说起各家车企的价格战,消费者已经见怪不怪。过去两年多,从特斯拉官降引发新能源“降价潮”,到合资燃油车“官降+终端优惠”双管齐下,价格战的硝烟几乎席卷了整个汽车市场。就在大家感叹这场“没有硝烟的战争”终于有了偃旗息鼓的迹象时,轩逸裸车价跌破6万的消息再度传来。
据媒体报道,2024款新轩逸1.6L舒适版裸车价5.98万元,落地价仅7万元。从曾经的“10万级家轿标杆”到如今“6万级代步车”,这一“跳水”幅度刷新了合资A级轿车的历史低点。
合资阵营集体“跳水”事实上,轩逸并非唯一降价的合资车型。在当前的汽车市场中,合资车降价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。
在A级轿车领域,轩逸的“老对手”们也纷纷跟进降价策略。朗逸新锐出众版 “一口价”7.99万元起,试图通过价格优势来吸引消费者。卡罗拉则官降4.3万元,将起售价拉低至7.98万元,以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。
不仅是A级轿车,SUV市场同样如此。曾经的“加价王”东风本田CR-V,在未叠加国补、省补及地方消费补贴下,部分入门配置车型当前“一口价”低至 11.99 万元。若消费者有二手车置换需求,在厂家置换补贴与经销商额外让利的双重加持下,裸车入门价甚至可突破10万元关口。
展开剩余66%豪华品牌也未能置身事外。奔驰C级终端让利超6万,奥迪A4L降价10万还送保养,宝马3系也给出了相当诱人的优惠价格。曾经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,如今也放下身段,加入到降价的行列中来。
合资品牌掀起“组团式”降价潮,覆盖A级轿车、SUV、豪华车等多个细分市场。这说明一个现实:即便是热销车型,也无法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维持价格稳定。一旦销量增速放缓,厂商就必须通过价格手段来稳定出货节奏。
降价潮背后的思考作为曾经支撑燃油车市场销量的“中坚力量”,A级轿车市场日益萎缩。
乘联会的统计分析,2020-2024年,A级轿车市场总量从549.9万辆萎缩至343.7万辆,市场份额从28.5%降至15%。五年间,A级轿车市场规模减少了超过206万辆,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车企全年产量的总和。从今年前7个月的数据来看,这一趋势仍在延续,当前A级轿车市场份额仅维持在16.8%的低位。
市场规模持续萎缩反映出消费观念的深刻变迁。一方面,年轻一代购车者更注重智能化、个性化和品牌价值,对传统“工具属性”过强的A级燃油车兴趣减弱。另一方面,家庭第二辆车、增购换购比例上升,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空间更大、配置更高、科技感更强的SUV或新能源车型。在此背景下,轩逸、朗逸、卡罗拉等曾经的“国民神车”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,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库存高企,经销商只能依赖大幅降价来刺激短期销量,从而陷入“越卖越亏、不卖更亏”的恶性循环。
相较于同价位段的合资燃油车,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在续航里程、智能驾驶辅助系统、车载互联功能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。哪怕是10万级的车型,基本已实现高速和快速道路的智能驾驶辅助。多数合资车型的智能驾驶还停留在基础的自适应巡航阶段,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出行的需求。《2025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洞察》数据显示,26-45岁中青年群体在新能源汽车消费者中的占比高达65.1%。这一群体成长于互联网时代,更倾向于为技术体验和实用价值买单,而非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品牌溢价。
正是这种消费需求的转向与自主品牌的技术突围,让依赖传统燃油车、靠品牌溢价立足的合资品牌陷入被动,降价也就成为其应对市场压力、争夺用户的重要选择。
合资车集体降价,本质上是当前汽车市场深度变革的缩影。在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、自主品牌强势突围、消费者购车观念迭代的多重背景下,合资品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。对消费者而言,这场降价潮无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购车红利。从行业视角看,降价潮将推动市场格局的重塑,促使汽车行业朝着更加健康、有序的方向发展。让我们拭目以待,看看未来的汽车市场还会发生哪些变化。
发布于:广东省上阳网-配资杠杆炒股-加杠杆的股票-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