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际政治的大舞台上,印度最近的动作可谓是“赚足了眼球”,颇有一种“飘了”的架势。一边在南海问题上频繁搞小动作,试图联合菲律宾给中国使绊子;另一边又因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事儿,和美国产生了严重摩擦,被美国狠狠“打脸”。莫迪政府似乎幻想能在中美两大国之间左右逢源,谋取最大利益,可现实却给了它沉重一击。
一、莫迪的“迷之自信”:南海与美俄间“两头冒尖”
印度一直以来都怀揣着大国梦,莫迪政府更是试图在国际事务中展现自己的影响力。在南海方向,印度与菲律宾搞起了首次联合巡逻和演习。8月3日起,印度派出了“德里”号导弹驱逐舰、“基尔坦”号反潜护卫舰等4艘军舰,与菲律宾海军在紧挨黄岩岛的海域活动。这看似是一次普通的军事合作,实则暗藏玄机。
莫迪(资料图)
印度一方面想通过这种“海上合作”的名义,配合美国的“印太战略”,对中国在南海的主导权进行制衡;
展开剩余72%另一方面,也是想借此机会推销自己的武器装备,比如“布拉莫斯”导弹系统,此前就以3.75亿美元向菲律宾出口,2024年交付,此外还经常往东南亚卖俄罗斯的二手武器,主打价格便宜还能强化战略绑定。
而在对美关系上,印度为了降低能源成本,自2022年起大幅增加俄罗斯石油采购,占比从2%升至30%以上。尽管美国多次警告,印度仍坚持购买俄油,甚至加大采购量。这一行为被美国视为对制裁的公然践踏,美国认为印度作为“印太战略”的关键盟友,却与俄罗斯“深度绑定”,削弱了美国对俄制裁的效果。
印度军舰(资料图)
二、美国的“严厉制裁”:关税大棒毫不留情
面对印度的“不听话”,美国果断出手。7月30日,美国宣布从8月1日起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%的关税,涉及钢铁、化工等多个领域。这一关税措施可不是闹着玩的,精准打击了印度的经济命脉。印度商工部虽发表声明称正在研究影响,将采取措施维护国家利益,但官员也公开表示会继续购买俄油。可美国的惩罚直击印度痛点,25%的关税使印度输美商品价格大幅上涨,竞争力下降,预计2025年印度对美出口将减少10%-15%。国内钢铁、化工等支柱产业利润骤降,失业人口增加,国内矛盾激化,外交上也受到质疑,在“四边机制”(Quad)中的地位摇摇欲坠。
三、中方的坚定立场:南海主权不容侵犯
在南海问题上,中国的态度始终坚定。对于印菲联合军演,中国南部战区迅速作出反应。7月底,战区部队在黄岩岛附近增兵,歼-16战机挂载实弹巡航,海面上“大理”“桂林”“巴彦淖尔”舰列阵守护,疑似055大驱压阵。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“对此次军事活动尽在掌握”。
南海(资料图)
中国始终主张南海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解决,倡导“共同开发”南海资源,但坚决反对域外势力干涉。印菲联合军演本质上是“弱者联盟”,无法改变南海力量对比,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维护南海主权和地区的和平稳定。
四、印度的困境与未来:战略误判的代价
印度如今陷入了“双重困境”。对美方面,关税损失惨重,外交孤立加剧,美国“印太战略”中“棋子”的地位正在动摇;对中国,南海军演遭中方反制,无法改变中国对南海的主导权,让菲律宾等国看清“依赖域外势力”的徒劳;对东盟,印菲联合军演引发东盟警惕,印度的“地区影响力”提升受阻。
莫迪政府的“双面挑衅”本质上是“战略投机”,试图在中美间“骑墙”获取最大利益,但现实证明这只是一场幻想。美国不会容忍“盟友背叛”,中国不会允许“域外势力干涉南海”。印度若继续“飘”下去,在中美夹击下,必将付出沉重代价,其“大国梦”也只会愈发遥远。在南海这片海域,中国将始终坚定地维护自身的主权和利益,任何试图挑战的行为都将碰壁。
发布于:江苏省上阳网-配资杠杆炒股-加杠杆的股票-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