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8年9月30日,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王孝和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,随后被送上法庭审判。国民党在以往的审判中,见过不少宁死不屈的共产党人,他们或选择沉默,或愤怒抗争。然而,当他们第一次看到王孝和时,竟出现了惊人的反应:在法庭上,他居然能够露出微笑。
作为王孝和的妻子,忻玉英对此一无所知。自从丈夫被捕后,她的生活陷入了一片恐惧与不安,每天都担心着自己和孩子的安全。更让她心痛的是,王孝和与她的结合,原本并非出自真心的爱意,而是为了掩盖他的真实身份,以便进行地下革命活动。然而,当外人询问她的感受时,忻玉英却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我一点都不恨他。”
难道说王孝和真的没有爱过妻子吗?他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往?为什么忻玉英依然对他抱有这样的情感?
王孝和的身份确实不简单。1948年初,小夫妻俩的生活似乎风平浪静,偶尔有些不速之客前来访味,穿着打扮明显不同于普通人。忻玉英出身于农村,面对如此情景,不免感到畏惧。为了保护妻子,王孝和总是让她回避,让忻玉英在暗处聆听他们的对话。虽然她大多数时候不能理解,但却听到别人与王孝和谈论共产党贫穷的处境,劝他加入国民党。
展开剩余89%“难道我朝夕相处的丈夫竟是共产党人?”忻玉英心中充满疑惑,但王孝和一次次否认,令她对他更加信任,认为对方一定是误会了丈夫。然而,国民党特务并未放弃,转而对忻玉英展开了劝说,他们想通过她来影响王孝和。
几次交谈后,特务发现忻玉英如此简单朴实,完全听从王孝和的安排。面对这样的阻力,他们感到恼羞成怒,便威胁王孝和:“我劝你最好乖乖听话,否则会有麻烦。”
说完便离去,忻玉英在门口紧紧跟随,透过门缝,她看到外面几乎将屋子包围的全是警察,心中不禁一阵恐慌,急忙跑回告诉王孝和。听完后,王孝和的神情变得异常严肃,迅速翻找出家中的信件与文件,灯火在屋子里闪烁,他把所有写有秘密的纸张尽数烧毁。火光照映下,忻玉英发现,追随的丈夫此刻仿佛变得那么陌生。在她的眼中,王孝和隐藏了太多的秘密。
“今天的事我不想再瞒你。我确实是共产党人,但眼下没时间和你细说。你记住,若有人问你什么,你说你什么都不知道。”王孝和的表情让忻玉英感到不安,但她心中只牵挂着小家的未来,忍不住涌上眼泪,紧紧抱住王孝和。就这样,这一夜,他们都无法合眼。
1948年4月21日,尽管外面危险重重,王孝和依旧决定照常上班。他临走时,看了一眼身边的妻子与女儿,轻声与女儿道别后,便迈出了家门。然而这一去,却再也无归。
忻玉英在家中苦苦等待了一整天,都未见丈夫的踪影,心底的怀疑渐渐变成了不安,终于猜测出丈夫可能遭到了国民党的逮捕。她无权力,也无金钱,只能每天苦苦乞求能见丈夫一面。在四月的最后一天,她终于如愿以偿,见得王孝和。
然而第一次见面,见到的情景却令她泪目。短短十几天,王孝和的形象已与之前判若两人,面容苍白,胡茬拉杂,衣衫不整,身上甚至有未干的血迹,显然在监狱中遭受了严酷的折磨。两人相见,亲如普通夫妻,彼此述说近况,但字里行间尽是心痛和惆怅。
“我又怀了我们的孩子,等你出来后,我们就能团聚。”听到忻玉英的告知,王孝和眼中流露出复杂的情感,既有喜悦,也有无奈,他紧紧拥抱着妻子,心中却满是对未来的不安与愧疚。
不久,探视时间即将结束,忻玉英依依不舍地与王孝和告别。尽管心中冀望着能够救出丈夫,却无从下手。后来,王孝和的同事找到忻玉英,给了她一个主意。几天后,忻玉英便来到国民党政府前大声呼喊,指控他们无故扣押丈夫,甚至在监狱中施以刑罚。
起初国民党的人并不在意,但经过忻玉英的持续抗议,甚至在电影院和电厂门口不断呼喊,逐渐引起了公众的注意。她怀着孩子,孤身一人面对压迫,足以证明她对王孝和的爱有多深。她的勇敢完全打破了过去那个懦弱的自己。
忻玉英与王孝和的结合,源于封建礼教的影响。他们的老家在浙江宁波,小时候的玩伴,如今却因家庭安排而结为夫妻。那时,忻玉英还年幼,仅七岁,而王孝和则是十一岁。随后,由于王家搬往上海,两个孩子就此失联。然而,忻玉英的父母一直将这个约定铭记于心,从小对女儿灌输着必须嫁给王孝和的观念。
时光荏苒,转眼间,忻玉英已到了十八岁,那年代的农村已算是“大龄女青年”,却始终未见王家上门提亲。先前定下亲事的双方长辈早已相继去世,而王孝和也多年未归,忻玉英的父母念及女儿的声誉与未来,决定前往上海寻求一个说法。忻玉英的姑妈和王孝和的父母亦有往来,便先联系了王孝和的母亲。
王孝和母亲虽知道这桩娃娃亲,若干年前已经迁至上海,她的思想也受现代文化的影响,早已将旧的习俗抛诸脑后。但听闻忻玉英依然守着约定,王孝和也到适婚年纪,于是她决定让两人相见,评估一下彼此的条件。
次日清晨,王孝和依母亲之嘱来到了忻玉英的姑妈处。不久之后,忻玉英便从家中走出,恰是眼前的王孝和让她一愣。他的衣着时髦体面,与她的朴素形成鲜明对比,内心不仅感到自卑,却也对他产生了好感。
“你觉得国民党如何?”两人在散步时,王孝和突兀地问道。忻玉英虽然对局势有所耳闻,心中却并不明了,只回应了一句:“我觉得国民党很坏。”她内心忐忑,不知王孝和是否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嫌弃。
王孝和此刻则已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,因为在这一刻,忻玉英显然不在国民党的立场上。王孝和不仅是一名工厂的抄表员,背后更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。对于他们这样的背景,结婚并非易事,担心负担会影响到革命,但王孝和对忻玉英则负有愧疚,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,他因此决定对她进行考察。
王孝和向忻玉英提出的这个问题,正是对她思想的试探。随后两人约会了数次,背后有不少的共产党人在暗中观察。
在交往中,王孝和渐渐被她的单纯与善良所吸引,最终组织批准了他们的结合,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,王孝和不得不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。在不久之后,两人就走入了婚姻的殿堂,随后共同租住了一间小房子作为新房。虽然空间宽敞,内部却显得空荡荡的,忻玉英却不以为意,誓言要为他们的未来添砖加瓦。
未曾想到的是,这个屋子并非如她所愿,而是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隐藏的重要据点。
自忻玉英与王孝和搬入新居以来,常有客人频频登门。担心宧王孝和直言是朋友来打麻将,匆忙奔向厨房想为客人准备丰盛的晚餐,却每次都被王孝和拦下。“你无需忙,他们不吃饭,你就在门口等着吧,如果有人要进来,你提前告诉我们。”
忻玉英对于丈夫的解释毫无疑虑,以为自己作为初来乍到的新媳妇尚不懂得上海的规矩,因此听从了他的劝告,老实地坐在门口观察。不论是麻将还是交谈,王孝和总是和朋友们在一起讨论事情,而忻玉英从未看到过他们打麻将的场景,有时还为他们传递信件,可见她那份毫无保留与全心全意。
尽管生活清苦,忻玉英毫不抱怨,由于明白夫妻工作关系复杂,担心有孩子会被利用,她在多次央求下,二人最终还是迎来了第一个孩子的诞生,女儿取名王佩琴,女儿的出生让这个小家庭变得更加完整。双方父母也纷纷出钱出力,给家里添置所需的家具。
王孝和本以为能够兼顾地下工作与家庭生活,却万万没想到自己已经被国民党盯上。1945年,一场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运动爆发,王孝和作为一名工人自然也无法缺席。他因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影响力,被选为运动的干事,积极为工人争取权益。然而运动遭受到国民党的镇压,王孝和也因此进入了他们的视线。
国民党认为王孝和这个工人并非普通工人,必定与共产党扯上联系,所以屡次派人试图策反他,但王孝和始终执拗,坚决不承认自己的身份。国民党抱着“宁可错杀也不放过”的心态,最终将他逮捕。
就在此时,王孝和的真实身份也向忻玉英暴露。在监狱里,王孝和身受酷刑,却依旧能在法庭上展现微笑。然而,当面对妻子时,他的内心却难以坦然。他写下了五十多封信,信中倾诉对她的爱与思念,以及沉重的愧疚。忻玉英回以真心,没有辜负王孝和的情感,虽知其与自己结婚另有用意,但随着时光的推移,她也感受到王孝和对她的关切与付出,愿意为他付出一切。
在被国民党强迫去发电厂辨认共产党人时,忻玉英基于对王孝和的信任,未说出一句话,尽管她的努力未能挽救丈夫的生命,1948年的秋天,王孝和被国民党处决。
在王孝和去世不久后,第二个女儿出生了。王孝和曾在信中为这个未出世的小女儿取名“王佩民”,然她这一辈子都未能见到自己的父亲。共产党人时常前来抚慰这母女三人,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忻玉英与女儿们才有机会为王孝和建墓立碑。从那以后,忻玉英和女儿的生活逐渐安稳,每当有空,她常会前来陪伴王孝和。
新中国的成立,离不开像王孝和这样的共产党员的贡献。他们虽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过于显眼的字句,却如同夜空中的星星,照亮了革命的道路。而烈士的家属们同样伟大,正是她们的支持和无私奉献,才能让这些烈士无后顾之忧,全心投入革命事业。希望她们能够坚强地生活,继承这片用热血与奋斗换来的土地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阳网-配资杠杆炒股-加杠杆的股票-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